第531章评定辩论(求五星好评,用爱发电谢谢大家) (第3/3页)
了思索和认同的神情。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朝阳身上,看他如何回应这个尖锐的质疑。
陈朝阳对此显然深思熟虑,他耐心解释:
“见光同志,你的顾虑我非常理解。
但我们首先要明确,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‘各尽所能,按劳分配’。
确立清晰的技术等级,正是为了更科学、更公平地衡量这个‘劳’的价值!
它不是一个制造隔阂的工具,而是一个激励进步、明确导向的标尺。”
他进一步阐述:“这套制度,不仅能极大激发广大工人,特别是年轻工人学技术、钻业务的热情,更能让老师傅的宝贵经验有了传承的标准和动力!
我们可以设定,高等级工不仅有更高的岗位工资,如果他们培养出合格的徒弟,特别是高等级徒弟,还可以获得额外的‘导师津贴’和荣誉。
这既是对他们技术的认可,也是对他们贡献的回报。”
“对于你担心的老工人问题,”陈朝阳话锋一转,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,
“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过渡性条款。
比如,对工龄超过二十年、确有绝技在身、但理论考核暂时困难的老工人,经过严格的实操考核和评委会评议,
可以授予‘特级技师’、‘顾问师’等荣誉性技术称号,享受相应的高等级待遇,
主要负责技术攻关、带徒传艺和质量把关,不一定强求其通过所有的笔试。
这样可以确保他们的经验得到尊重和发挥,实现新老技术的平稳过渡。
这恰恰是为了在更高技术水平上实现新的团结,是建立在共同进步基础上的团结!”
这时,孙省长又抛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:
“朝阳同志,按你这个八级定工,每一级都对应不同的工资、津贴,还有你提到的分房、医疗待遇可能也要向高等级倾斜。
这一下子会拉大收入差距,也会显著增加财政和工厂的负担。
这笔钱,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平衡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