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网址:m.rulianshi.net
第531章评定辩论(求五星好评,用爱发电谢谢大家) (第1/3页)
不同的声音,代表着不同部门的关切。有支持,有质疑,有补充。
这番深入的探讨和互动,使得陈朝阳的《构想》在一次次的问答碰撞中,变得更加丰满和具有可操作性,也让更多的参会者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其内涵和必要性。”
随着军民协同发展的讨论告一段落,陈朝阳将议题引向了一项更为具体、也更为牵动人心的改革,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制度。
“各位同志,”陈朝阳清了清嗓子,将一份附属文件草案的要点在黑板上的显眼位置列出,
“接下来,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关于建立全省统一的‘工人技术等级考核与评定制度’的设想。
这是我们激发工人积极性、夯实工业人才基础的关键一环。”
他首先清晰地阐述了核心框架:
“我们初步设想,打破过去‘大师傅’、‘老师傅’、‘学徒工’这类模糊的称谓和晋升模式,建立一套从一级到八级,清晰、量化、可考核的技术等级体系。
每一级,都对应明确的技术要求、操作规范和应知应会标准。”
接着,他点明了与旧模式最根本的区别,也是改革的要害所在:“这个等级,将不再是资历的简单累积,而是技术能力和贡献的真实反映。
因此,它必须与工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——等级与工资等级、岗位津贴、分房排序、乃至医疗保健等福利待遇紧密联动。
总的原则是:技术越高,等级越高,贡献越大,待遇越好!
我们要让技术真正‘吃香’,让工匠受到全社会的尊重。”
这个清晰的设想一经抛出,立刻在常委会上激起了远比之前更为明显和复杂的波澜。
尽管八级定工在东北地区有着先行经验,但那依旧被与会的一些同志视为“区域性试点”,
其做法和成效尚未得到高层会议的广泛背书和认可。
如今,陈朝阳要将这套以“技术能力”为核心、打破资历的评级体系,在汉东全省范围内、跨行业地推行,其冲击力可想而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m.rulianshi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