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528章再论军改合作社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第528章再论军改合作社 (第2/3页)

产出合格产品,就等于通过了最严格的‘质量认证’!

    它的技术能力、管理水平和工人素质,自然会水涨船高。

    这就是‘以军带民’——用军品的‘严’标准,带动民用工业的‘质’提升!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继续阐述:“反过来,‘以民促军’。

    当我们民用工厂的技术水平、标准化程度提高后,就能更有效地为军队提供量大、面广、成本可控的通用物资和基础配件,

    减轻军队后勤和直属军工企业的压力,让他们能更专注于高精尖武器的研发生产。

    同时,强大的民用工业体系,本身就是国防潜力的坚实基础和战时动员的保障。

    这就形成了一个‘军民融合,协同发展’的良性循环。”

    这时,一位坐在后排、来自地方工业局的局长王向卿若有所思地扶了扶眼镜,带着一种回忆的口吻插话道:

    “陈书记,您刚才阐述的这个思路,不知怎么,让我忽然想起您以前在陕西时期提出过的一篇东西——《论农村合作社的军事化改造》……

    当时拜读后,就觉得深受启发,里面也是强调要用军事管理的效率和组织性,来改造咱们过去那种松散、低效的小农经济模式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陈朝阳正准备继续解释的话语戛然而止。

    他目光投向那位说话的工业局长,脸上第一次在会议上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惊诧…

    《论农村合作社的军事化改造》

    这个标题,瞬间打开了他记忆深处一扇尘封的门。

    那是他在43年在陕西学习时,结合根据地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建设思考,写下的一篇带有探索性质的毕业论文。

    因为其中一些观点在当时看来略显“超前”,并未广泛传播,只在少数领导和相关研究同志的小范围内进行过讨论和学习。

    他万万没有想到,时隔多年,在远离延安的汉东省委会议上,竟然会从一个地方工业局的同志口中,如此清晰地听到这个篇名和核心观点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