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521章军令下的温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
    第521章军令下的温情 (第3/3页)

阳知道,这个决定里,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他的私心,他要替春来尽一份未能尽完的孝道,要护佑他留下的至亲周全。

    但更重要的是,他确信自己为英雄的家人推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门,给了他们一个真正摆脱困境、拥抱未来的机会。

    这不仅仅是对救命之恩的报答,更是对“绝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”这一庄严承诺,最彻底、最富有人情味的践行。

    陈朝阳条理清晰的指示,以及王小川那带着使命感与哽咽的回应,瞬间冲击着房间里每一个人的心。

    这其中,受到震撼最深的,莫过于一直站在角落,内心充满无力感与愧疚的村支书——李老根。

    李老根是见过血、扛过枪的。

    他参加革命晚,淮海时抬过担架,受过贯穿伤,瘸了一条腿,因为伤残才复员回乡,凭着对党的忠诚和一点识文断字的本事,被任命为小李庄的支书。

    他自认也是个老革命,但在这个年轻的大领导面前,他感觉自己那点资历渺小得可怜。

    他更熟悉的,是乡上那些干部的做派,说话打官腔,办事拖沓,遇到难处就“研究研究”,实在逼急了才挤一点、漏一点。

    为了村里娃娃们上学的事,他往乡里跑了不下三五趟,鞋底都快磨破了,得到的永远是不冷不热的回复:“老李啊,要顾全大局,再等等,啊?”

    那种憋屈和无力,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里。

    他替村里娃娃们着急,他在部队上的扫盲班,更知道知识的重要。。。

    可今天,他亲眼看到了,听到了。

    这位陈首长,这么大的官,没有一句空话套话,没有半点推诿拖延。

    他想的、安排的,比他这个村支书能想到的还要周全、还要长远!

    营级标准的住房、联系最好的学校、亲自督办所有手续……

    这每一件事,在乡里都是要层层打报告、磨破嘴皮子还不一定能办成的天大的难事!

    可在这位陈首长嘴里,却成了必须立刻执行、不容置疑的命令。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