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456章 首课总结 (第2/3页)
分同志可能将之固化为唯一准则,缺乏在技术条件改善后,运用新技术、新装备去创造战机的主动性。
2. 少数教条机械型学员十分典型,
一切决策源于苏军条令和教材,缺乏变通。
这反映了我们在学习外来经验时存在的“本本主义”倾向,未能深刻理解条令背后的战术思想并与我军实际情况相结合。
如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灵活机动的战场实践,是教学的一大难点。
3. 极少数积极进取型学员,敢于在极端劣势下思考“以攻代守”、“以速度换空间”,展现出极强的战术主动性和决断魄力。
其方案风险极高,但内核价值在于对“战机”和“主动权”的极致追求,这正是未来合成化作战中高级指挥员最可贵的品质。
如何保护和引导这种主动性,并将其与系统性思维、风险控制能力相结合,是教学的重点方向。
核心问题总结:当前,经验主义、教条主义与未来战争所需的主动性、创造性思维之间,存在巨大鸿沟。
我们的教学,首要任务就是填补这一鸿沟。
三、 基于本次课程启示,对后续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初步思考:
1. 坚持“想定牵引、问题导学”模式: 后续课程应继续采用高强度、高压力的实战化想定作业,
让学员在“犯错-复盘-再学习”的过程中,亲身感受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快节奏,倒逼其转变思维。
2. 推行“因材施教,分类培养”:
对于“李云峰”式的学员,应鼓励其大胆思考,重点培养其战役战术层面的创造性思维,同时加强其体系协同和后勤保障意识,避免其成为“孤胆英雄”。
对于广大中间学员,重点是“换脑子”,通过大量成功战例,尤其是朝鲜战场新鲜战例和实战演习,
让他们亲眼看到新战法的威力,逐步接受并掌握现代化指挥艺术。
对于思想偏保守或教条的学员,应引导其发挥细致、严谨的特长,向参谋、后勤、教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