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(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
    第 448章 安逸的警惕(感谢大家用爱发电礼物支持) (第3/3页)

着院灯的光晕,他看到楼下小花园里,冬日翻修过的土地,裸露着深色的泥土。

    就这一瞥,那松软肥沃的泥土,便像一根针,瞬间刺破了他刚刚升起的那点暖意。

    他的眼前闪回的是另一番景象:抗战胜利以前,火车南下的途中,乃至于他待过近两年的昌平,冬日大雪后,

    乡亲们茅草屋的土墙被寒风刮得簌簌掉渣,娃娃们冻得通红的小手攥着冰冷的窝头,乡亲们用和这窗外一样、却贫瘠得多的泥土,混合着干草,一遍遍修补着四面透风的屋墙……

    巨大令人窒息的反差,让他刚刚放松的身躯骤然重新绷紧。

    那股短暂的喜悦瞬间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让人喘不过气的负疚感和不安。

    他不是圣徒,也追求更好的生活。

    但当他真正站在这栋象征着最高级别待遇和特权的房子里时,他才无比真切地感受到,他与他曾誓言要服务的绝大多数人民之间,隔着怎样一道巨大、无声的鸿沟。

    这不仅仅是生活条件的差距。

    这是两个世界、两种命运的差距。

    一份文件、一个决策从这里发出,可能决定千里之外无数如昌平乡亲那样的人的温饱甚至存亡。

    他深吸一口气,江南冬日清冷的空气吸入肺中,却带着一股沉重的铁锈味。

    安逸使人堕落,享受必将让他灭亡……

    喜悦?不。

    这栋安静、舒适、温暖的小楼,在他眼中瞬间变成了一个最前沿的指挥部,一个无声的战场。

    这里的每一份舒适,都不是用来享受的,而是必须转化为更高效率的工作、更清醒的头脑、更重大的责任的燃料。

    他在这里多享受一刻温暖,就必须想到昌平还有多少人在受冻;

    他在这里多用一张信笺,就必须想到国家的纸张多么匮乏;

    他在这里做出的每一个决定,都必须对得起窗外那一片漆黑的大地上,无数默默付出的人民。

    这不是矫情,这是他灵魂深处无法弥合的撕裂感,更是一个高级干部应有、如履薄冰的自觉。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