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6章大改(感谢读者大大的礼物支持,求用爱发电) (第2/3页)
。”王石磊利索地将陈朝阳简单的行李,一个帆布背包和一个装着书籍文件的小皮箱一一放好。
其他几名警卫员则迅速检查了包厢内外,确认安全和通风情况。
呜——!
汽笛长鸣,列车在沉重的喘息声中缓缓启动,离开了喧嚣的北平站。
行程开始了。
列车沿着京津浦线,轰鸣着向南驶去。
车厢有节奏地摇晃着,发出“哐当哐当”的声响。
陈朝阳靠窗坐下,望着窗外不断向后掠去的华北冬景:广袤而略显萧瑟的平原、星罗棋布的村庄、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、远处地平线上如黑色脉管般的铁路线……
这与朝鲜被炮火犁过一遍又一遍的焦土形成了鲜明对比,一种和平、尽管依旧贫困但却充满生机的气息扑面而来。
警卫员们恪尽职守。
除了轮换休息的,总有一人保持清醒,坐在门边的小折椅上,耳朵留意着过道的动静,手习惯性地按在腰间隐蔽的枪套上。
即使在相对安全的国内,他们也不敢有丝毫松懈,这是从残酷战场上带来的本能。
列车长是一位四十多岁、经验丰富的同志,显然得到了提醒,即使上级对陈朝阳的级别职务进行了保密,
但他依旧对这位带着多名警卫的年轻首长格外关注,按时送来热水,并低声告知沿途大的停靠站和时间。
“首长,咱们这车,明天晌午能到济南府,停二十分钟。晚上擦黑能过徐州,后天一早,就能到浦口了。”列车员同志热情地介绍着。
旅途漫长而单调。
陈朝阳时而翻阅带来的那几本军事理论和工业管理的书籍,时而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关于学院教学和汉东工业建设的初步构想。
铅笔在颠簸的纸面上划出断断续续的线条。
王石磊看着首长凝神思考的样子,忍不住低声对同伴说:“咱首长这打完仗,比在战场上还费脑子。”
另一名警卫员,年纪更小些的王小川,好奇地问:“班长,俺听说京州可大了,还有洋楼汽车,比北平还热闹?”
“首长去哪,咱们就跟到哪。保护好首长安全是第一位的,别整天瞎琢磨这些没用的。”
王石磊低声呵斥了一句,但借着过道微弱的光线,能看到他眼神里也藏着一丝对那个传闻中“江南第一城”的好奇。
他来自陕北农村,京州对他而言,同样是另一个世界。
包厢内的陈朝阳听到了门外年轻人压低的交谈声。
他放下铅笔,揉了揉眉心,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笑意。
这些年轻的战士,刚从尸山血海的朝鲜战场下来,此刻对和平城市生活产生好奇,是再正常不过的事。
他轻轻敲了敲包厢的门框。
王小川像被电了一下,立刻挺直腰板,紧张推开门:“首长,您有什么指示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