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94章 论步坦协同 (第3/3页)
争辩着,这支新生的装甲力量该如何运用,核心议题正是如何在敌空中威胁和坚固防线面前,实现有效的步、坦、炮协同,尤其如何应对美军强大的反坦克能力。
讨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,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烟味,更有一种焦灼和争论带来的炽热。
刘海伟拿起红蓝铅笔,在地图上画出一个粗犷而有力的箭头,语气充满进攻性地阐述他的构想:
“同志们,我的意见是:集中全师主要坦克力量,组成一个到两个加强坦克营,作为无坚不摧的突击铁拳!”
他的铅笔尖重重敲击在预设的敌军防线薄弱处。
“进攻发起后,坦克集群不做过多的试探和纠缠,以最大允许速度,呈冲击队形,直接向敌纵深预定目标实施高速穿插!”
“核心目的在于:利用装甲部队的突然性和冲击力,在敌人反应过来、其预备队尚未有效机动之前,
就一举砸碎其前沿防御体系,直插心脏,打乱其整体部署,制造最大程度的混乱!”
“至于伴随步兵,”刘海伟的手指向后方,“则集中乘坐卡车和装甲车,紧随坦克集群开辟的通道,迅速跟进,
负责巩固突破口,清剿被坦克集群击溃或绕过的残敌,并向两翼卷击,扩大战果。
这样,才能充分发挥我们装甲师的锐利锋芒!”
他的话音刚落,参谋长王承柱立刻眉头紧锁,毫不犹豫地反驳道:
“海伟同志,这个‘坦克集群高速楔入’的方案,听起来很提气,但太冒险,脱离了当前敌我实际情况!”
他的手指沿着刘海伟画的箭头路径移动,语气严峻:
“第一,敌人阵地前普遍设有雷场、反坦克壕、铁丝网。
坦克集群高速冲击,工兵根本来不及伴随开辟通路,难道让宝贵的坦克去硬闯、去碾压地雷吗?
第二,即便突入阵地,坦克高速冲锋时,车载机枪和主炮对两侧隐蔽、特别是反斜面的敌军反坦克火力点,如无后坐力炮、巴祖卡小组的压制效果有限。这会导致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