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回复 (第2/3页)
取他的意见时,他陷入了沉思。
他走到观察口,望着外面冰封的山野和远处隐约的战线,思绪飞速运转。
良久,他回到桌边,对赵鹏口述回电,
语气沉稳,每一句都力求基于当前可见的事实和合理的军事逻辑:
“北平总参诸首长:电文敬悉。职部完全拥护军委及志司关于全线转入休整之英明决策。
此绝非保守畏战,实乃力保胜果、谋图长远之唯一正解。
谨结合前线实情,陈管见如下:”
一、 敌我已呈‘一鼓作气,再而衰’之势,当务之急在于‘蓄力’。
“我军连续作战,将士极度疲乏,装备损耗严重,弹药基数见底。
如强行南进,锋锐已失,恐成‘强弩之末,势不能穿鲁缟’。
敌军虽溃,然其海空优势无损,主力未遭毁灭性打击。
若我以疲敝之师,击敌预设阵地或待援之敌,战事极易陷入胶着,反予敌,喘息反扑之机。
此刻休整,恰是为下一次决定性进攻‘蓄力’,至关重要。
二、 我军最大命门在于持续力,此弱点恐已为敌所察。
“此次战役充分暴露,我军攻势之持续时间与纵深,严重受制于粮弹补给、特别是重型炮弹的供应能力。
车辆损毁巨大,运输线遭敌空军严密封锁。
敌军新指挥官上任,必会全力研究我之行动规律。
其很可能已发现,我强大攻势难以维持一周以上。
敌未来极可能采取‘避我锋芒、挫我锐气、击我惰归’之策:
即战役初期依托火力优势节节抵抗,刻意消耗我弹药与有生力量;
待我攻击势头减弱、补给难以为继时,立即投入预备队发起凶猛反击。
若不及早解决此‘持续力’短板,未来作战将极为被动。”
三、 技术装备之效能与短缺,决定战场天平倾斜。
“此次作战,炮兵、通讯、侦察分队作用凸显。
然此类技术兵种骨干伤亡后补充困难,装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