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7章 同意修整命令 (第2/3页)
,友邦同志的电报,虽然言辞激烈,但其担忧并非没有缘由。
我军此刻携大胜之威,士气正旺,敌军则溃不成军,狼狈南窜。
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,这确实是乘胜追击、扩大战果,甚至有望一举定乾坤的战略窗口期!
前线部队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,但是否可以通过倾尽全力的后勤保障、请求北方盟友紧急援助、以及激发将士们最大限度的战斗意志来克服?
若此时停顿,待美军重整防线,巩固了南方防御,未来再想突破,代价恐怕难以估量。”
他的观点,反映了一部分渴望速胜的军官的心态。
话音刚落,另一位面容坚毅、经验显然更丰富的老资历军官立即反驳,语气沉稳务实:
“我不敢苟同,此乃脱离实际的推演!
你所说的倾尽全力、紧急援助,知易行难!
我们的运输线脆弱到了何种程度,敌军的空中优势如何肆虐,前线将士们的真实处境何等艰难,所有这些数据都白纸黑字摆在这里!”
他拿起一叠报告文件,“东线兵团因严寒非战斗减员高达三成!许多战士还穿着秋鞋,用破布裹脚在零下四十度战斗!
粮食储备见底,弹药库存远低于维持攻势所需!
这并非单靠精神力量就能逾越的障碍!
前线指挥员身处其境,最了解部队的极限所在!
强行南进,非为取胜,实为冒险,是将数十万忠诚将士置于绝地!”
一位德高望重的军事领导人微微颔首,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:
“我赞同,指挥作战不能仅看地图上的进退。
部队的疲乏程度、补给状况、士兵的体能,这些都是决定战役发起与否的基石。
前线指挥部的命令,是基于实际情况作出的、最为负责任的决断。
只有有效保存自己,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。此刻转入休整,正是为了将来更有力地出击。”
负责日常军事指挥工作的代总参谋长罗重文接着补充,思路清晰而专业:
“从战略全局审视,此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