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13章 一同度江 (第2/3页)
己冷静,目光投向黑暗的江对岸。
而一个叫李栓柱的年轻后勤兵,才十七岁,来自河北农村。
他刚被换下来,冻得几乎失去知觉,被战友架到火堆边。
他哆哆嗦嗦地喝着姜汤,看着江水里还在咬牙坚持的战友,又看看仓库里堆积的棉衣,突然小声问旁边的老兵:
“班…班长…俺们在这挨冻铺路…那边…那边的同志…是不是更冷啊?”
老兵用力搓着他冻僵的手臂,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:“栓柱,挺住!咱这路铺好了,‘铁牛’把棉衣送过去,他们就不冷了!咱冷点,也值!”
引擎低吼着,第一辆“铁牛”缓缓驶向刚刚铺就的暗桥。
沉重的车轮压上硬木铺就的“路基”,发出沉闷的吱呀声,冰水在轮胎下飞溅。
岸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成功了!第一辆运输车稳稳地通过了浅水区,车轮甚至没有完全浸入水中,只在冰水混合的路面上留下了深深的辙印,随即被后面的人迅速泼水冻结掩盖。
“快!下一辆!”吴有三嘶声指挥着后续车辆跟上。
然而,陈朝阳的目光并未停留在渡江的车辆上。
他转身扫向库区阴影中那片肃立如林的队伍,昌平独立团的战士!
他们早已整装待发。
这些战士,与兵站里其他疲惫等待的部队截然不同。
他们身上穿着昌平自产的厚实棉军装,虽然此刻为了行动方便,外面套着作战服,却背负着远超常规负荷的行囊。
每个人的背上,都至少捆扎着三到五套打包严实的崭新棉军服!
如同一个个移动的衣库。
他们手中的武器也并非清一色,除了常见的“三八大盖”和少量波波沙,更有不少是昌平机械厂改造、仿制的冲锋枪和轻机枪,透着一种粗粝而实用的工业感。
“吴副部长!”陈朝阳的声音,盖过了江风和引擎的噪音。
“到!”吴有三一个激灵,连忙跑过来。
“江这边的后勤转运,全权交给你了!”陈朝阳语速极快,不容置疑,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