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87章总结汇报(求五星好评)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第187章总结汇报(求五星好评) (第2/3页)

. 装备技术严重滞后:

    主战装备“铁骡子拖拉机”系列车辆,液压及传动油液在-15℃以下大面积凝固,导致关键抢修、运输车辆趴窝率高达70%!

    步兵武器(尤其机枪、步枪枪栓)冻结故障频发,严重影响火力持续性。

    生理盐水输液管,低温脆裂问题突出,战场救护面临致命瓶颈。

    部分火炮(旧型号)炮架、车辆轴承等部件,因钢材低温冷脆性发生断裂!

    2. 后勤保障体系脆弱混乱:

    防寒物资(棉鞋、防冻膏)储备不足,调拨严重失误(如延庆急需棉鞋2000双错发沙河),导致非战斗冻伤减员达2137人,远超战斗“伤亡”!

    严寒下运输效率低下,大车陷困,雪地机动手段缺乏。

    热食、热水前送困难,加剧人员体力消耗与冻伤风险。

    3. 指挥协同存在脱节:

    跨县通讯在“敌”针对性破坏及严寒下可靠性差。

    部分单位本位主义尚存,对全局支援响应迟缓。

    三、经验收获与积极成果:

    1. 全体参演官兵展现了惊人的坚韧与牺牲精神(如沙河民兵三小时冰河抢修铁路、延庆民兵几十公里雪原强行军、宛平“钢铁卫勤班”全员冻伤守护救护车)。

    2. 关键技术取得突破:

    “金蒜粉” 实战验证效果显著!掺入口粮(炒面)或姜汤,有效降低冻伤感染率与战场腹泻发病率达70%!建议作为野战标准配发。

    模块化装备理念初显威力: “铁骡子-火力型”战场快速转换(运输/火炮)成功,耗时仅二十分钟,大幅提升战场适应性。

    初步摸索出车辆防冻(毛毡保温套+低凝柴油)、枪械防冻(简易枪衣)等应急方案。

    3. 涌现突出典型:

    顺义民兵赵民勇,于八百米风雪中精准狙杀“敌指挥官”,荣立专区一等功,破格提干(任独立团狙击排长)。

    宛平矿区救护队第三班,于弹雨严寒中守护“救命水”车辆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