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76章 求五星好评谢谢大家 (第2/3页)
山煤矿是我们专区最大的工业基地,有基本的动力蒸汽、有实验室雏形、有懂化工的技术员哪怕是基础的、
更有组织起来的工人力量!这就是我们自主解决这个‘救命水’问题的希望所在!”
陈朝阳身体前倾,语气斩钉截铁:
“我要求宛平县,由你李卫东同志亲自挂帅,依托矿区现有条件,哪怕是一个改造的锅炉房、一个简陋的实验室,立刻组织技术攻关小组!
1. 目标:在最短时间内,我要求是二十天内拿出可行性报告,两个月内必须形成稳定的小批量生产能力,掌握简易、可靠、可快速扩产的生理盐水制备技术!
2. 首要保证无菌、无热源、浓度准确(0.9%氯化钠溶液)!这是救命的底线,容不得半点马虎!可以土法上马,但核心标准必须死守!
3. 精制盐由专区协调保障,尽量选用杂质少的矿盐或海盐再加工。
纯净水是关键! 必须解决蒸馏或可靠的过滤净化问题!煤矿有蒸汽,这就是优势!
4. 初期可用耐高温消毒的玻璃瓶密封。这点昌平琉璃工厂目前已经可规模生产,玻璃制品!
同时研究更简便、更易运输储存的替代包装。
5. 初期目标不求多,但求有!日产能先达到50-100升!关键时刻,这就能救回几十上百条命!同时要预留快速扩大产能的空间和预案!”
陈朝阳看向李卫东,眼神充满信任与压力:“这项任务,技术上有难度,但并非不可攻克!
战争年代,我们在山洞里、在老乡的炕头上都造过药!现在我们有煤矿、有工人、有基本的工业条件,没理由搞不出来!
这是一项硬任务,一项政治任务!宛平县能不能扛起来?”
李卫东听着陈朝阳条理清晰、目标明确、要求苛刻的部署,眉头先是紧锁。
生理盐水?静脉输注?无菌无热源?这些名词对他这个工人出身的干部来说有些陌生,技术细节听起来也确实复杂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