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51章 意见统一 (第2/3页)
职责,是保家卫国,是戍守边疆,而不是长期包办地方行政。”
他走到地图前,手指划过那些标注着军官名字的区镇:“卫华啊,你们看看。
张营长管着三区,既要抓训练,又要管春耕秋收、调解民事纠纷;
李连长在柳林镇,白天处理偷鸡摸狗,晚上还得带民兵巡逻。
长此以往,军队的专业化训练会受影响,地方政府的专业能力也培养不起来。这是两头耽误。”
张文杰率先表态:“首长说得对。地方工作千头万绪,需要熟悉经济、农业、民政的专业干部。
部队同志打仗是行家,搞建设,特别是精细化管理,确实需要专业的人来做。”
徐卫华沉默片刻,他承认陈朝阳说的有道理。但他也有顾虑:
“首长,道理我懂。只是…下面很多同志,尤其是那些兼任地方职务的营连干部,他们习惯了,也投入了心血。
骤然让他们放手,思想上…会不会有疙瘩?
地方上刚培养起来的威信,会不会受影响?而且,地方干部一下子能接得住吗?”
“所以,我们要平稳过渡,有情操作。”陈朝阳早有预案,他的目光透着穿越者的洞察与务实,“核心原则:尊重个人意愿,保障合理待遇,确保地方稳定。”
他详细阐述部署:
1. 由县委组织部和卫戍团政治处联合,对所有兼任地方职务的军官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。
明确告知大方针和昌平发展需要,了解其个人意愿。
2. 愿意扎根地方、具备发展潜力的军官,立即办理转业手续,军籍转地方干部籍。
根据其八个月的地方工作表现、能力和专长,如管理过农业的转任农业科副科长,管过治安的转任公安局各科室,明确安排相应级别的实职岗位,待遇参照地方同级干部,并给予一定的转业安家补助。
希望回归部队、专注军事的军官:无条件支持其返回卫戍团本职岗位。
其在地方的工作经历和贡献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