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44章批示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: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
    第144章批示 (第2/3页)

转为一种沉痛的冷静:

    “宋文清博士!大家都很清楚他的背景!柏林大学医学院的博士!最严谨、最讲究科学实证的微生物学家!

    他肯在这份报告上签字,用他留洋博士的专业声誉和科学良知做担保,担保那‘浑汤’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痢疾杆菌、葡萄球菌有明确的体外抑制作用,

    担保它在无药可用的绝境下口服或外用‘能争取时间’,这不是儿戏!这更不是‘迷信’!

    这是一位科学家,在战争这个最大的‘不科学’环境里,所能做出的最悲壮、最有担当的选择!他是在用他毕生所学,在悬崖边上为战士寻找一根能抓住的藤蔓!”

    他的目光转向马先生提供的那份古籍摘录和标注:

    “还有这位马敬斋马先生!他引的是《本草纲目》、《名医别录》!是千百年经验积累的典籍!他标注了‘仅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泻’、‘热证禁用’、‘谨慎试用’!

    这不是江湖郎中的包治百病!这是一种基于传统经验的、带有严格限定条件的尝试!同样是一种担当!是在现代医药完全缺位时,从老祖宗的智慧里翻找可能用得上的‘土办法’!”

    钱思明的声音回荡在烟雾弥漫的会议室里,带着一种穿透性的力量:

    “昌平送去的,或许是把钝刀,是把生锈甚至带着泥的剪刀!它们不完美,有风险,甚至可能效果有限!

    但在绞索已经套上脖子的时刻,它们至少是能割断绞索的工具!不是虚无缥缈的稻草!

    在战士的生命面前,在‘等死’和‘可能活’之间,我们有什么资格,仅仅因为手段不够‘现代’、不够‘纯粹’,就断然否定那一点点‘可能’?!”

    “钱教授说得对!”一个略显年轻但态度鲜明的声音响起,是负责根据地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干部林枫,

    “但赵部长的担忧也并非全无道理。关键在于‘度’!关键在于科学的态度!伏龙肝,灶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